Study Abroad 留學

拉脫維亞交換學生:食衣住行育樂 旅行 生活指南

大四上的一個決定,把我送到了北緯 57 度的拉脫維亞,並在這裡當了一年的交換學生。這是我的交換生活,我的拉脫維亞。
預估閱讀時間: 6 分鐘
先安利一首我的拉脫維亞愛團的歌。

申請交換學生是我進大學後的明確目標之一,大二大三時,我更是確定要前往拉脫維亞這個國家。一年很快過去,期間經歷的事、遇到的人、學到的東西,很難三言兩語概括,但還是希望藉由這篇文章,整理一下大家可能想知道的資訊以及相關文章連結。

拉脫維亞

拉脫維亞,多數台灣人可能不太熟悉,最多可能就只知道它是波羅的海三小國之一。但其實到了歐洲之後,才發現連歐洲人也不太熟悉這個地方,有時在其他國家想使用學生優惠的時候,說自己是拉脫維亞的學生,還會反被問:「拉脫維亞在歐洲嗎?」

拉脫維亞是個比台灣大 1.8 倍、但人口只有兩百萬人的國家。首都里加不大,只看主要景點的話可能一天半就能逛完。也因為不是個特別有名的國家,外國人相對沒那麼多,治安也不錯。

”Why did you choose Riga?” 可以名列這一年最常被問的問題第一名。
”Riga was my first choice,…” 我通常用這種驕傲的句子來開頭。當初選擇拉脫維亞首都里加,除了申根成員、歐元區、亞洲人較少、物價較低等原因以外,因為在台灣學過一年的俄語,所以想去一個可以繼續學俄語的國家。

大部分拉脫維亞人說的語言是拉脫維亞語,然而他們總人口中有近四分之一是俄羅斯裔,所以俄語使用的比例也非常高。英文不算太普遍,不過一般餐廳、咖啡廳、博物館等服務人員和年輕人英文都很好。因為一些歷史緣故,拉脫維亞政府正努力地進行去俄羅斯化,在路上幾乎看不到任何俄文標誌與告示牌。

來到這裡以後才發現,位於北歐、東歐、俄羅斯交界處的波羅的海國家,與台灣有著極為相似的歷史與命運。波海三國歷史悠久,但它們是在一戰後民族自決下才真正成為獨立國家,而之後二戰又有與納粹和蘇聯之間的紛紛擾擾。我在拉脫維亞的這年剛好是建國百年,看到了大大小小的慶祝活動,可以感覺得到他們十分珍惜得來不易的自由與獨立。有關拉脫維亞和蘇聯之間愛恨情仇的其中一小段故事,可以參考這篇文章:200 萬人可以改變的事:波羅的海之路如何促成這三個國家重獲獨立

國慶煙火。

拉脫維亞大學

拉脫維亞大學成立於 1919 年,是一所綜合型大學,包含自然科學、社會科學、商管、醫學、人文藝術領域等林林總總十三個學院,學校沒有統一的校區,各個學院分散在市內各處,上課的地方也依據修課學院而有所不同。每棟學院大樓都有圖書館,所有學生都可以使用,想要唸書的話非常方便。交換生選課方式很自由,就到課堂上去跟教授註冊,也就是加簽的意思,在開學前會有一個說明會,發放課程表與選課細節。

在學年開學前,約莫九月初,會有一個叫做 Aristotelis 的活動,類似開學典禮,學生們會在舊城遊行,還蠻有趣的。學期間學生團體或學校單位也會辦一些國際生與本地生的交流活動,例如 Cultural Exchange Program、滑雪、觀星等等。關於學校的任何問題,都可以直接寫信給拉大國際處。

Aristotelis 開學典禮。

課程方面,我修了語言課與我所屬學院的課,語言課(拉脫維亞語、俄語)我覺得授課老師與方式都很不錯,與在台灣上課不同的地方是,這裡比較注重口說的部份。至於其他課程也大多是授課、報告、討論、考試等等,如果你追求那種與台灣非常不一樣的「西方教育」,可能會有點失望。

另外,如果想要參加體育課,要另外交一筆費用,一個學期約莫台幣 1000 元左右,就可以上學校所有的體育課,也可以免費看校內運動比賽。相關資料在交換生說明會時也會發放。

如果你即將到拉脫維亞交換,可以先參考以下兩篇文章:
拉脫維亞大學 交換學生 - 線上申請
拉脫維亞大學交換學生 宿舍、學伴、密集拉脫維亞語課程

簽證

申請拉脫維亞簽證有兩種方式,一種是入境前申請、一種是入境後。我個人是採取入境前申請的方式,而因為台灣沒有拉脫維亞辦事處,所以要與日本的辦事處聯絡。入境前或後申請簽證也關乎去程轉機點的選擇。有關申請簽證的細節我放在下面這篇文章:拉脫維亞留學交換 學生長期簽證 Longterm D-visa in Latvia

沒想到出國之後,連肉燥飯、親子丼、鮭魚炒飯、麻油雞、拔絲地瓜、海鮮濃湯⋯⋯都變得出來。

大部分的交換生都是自煮,常去的超市有 Rimi、Maxima、Stockmann 等,每個超市都有販售會員卡可以集點回饋。一般來說 Rimi 的食材較新鮮、種類也比較多,但 Maxima 稍微便宜一些、較多生活用品,Stockmann 只有一間在車站旁邊,稍貴但比較多進口食材。如果到比較偏遠的城市旅行,也可以去更便宜的 Top 超市逛逛。

市區的餐廳也不少,不過吃一餐下來都要台幣兩三百元起跳。因為我想推薦的餐廳酒吧有點太多了,我寫在這篇文章裡:里加美食:餐廳/酒吧/咖啡廳 拉脫維亞交換生推薦必吃必喝清單

整體而言里加不是個逛街的好地方,我們大部分是趁出國旅行的時候再來血拚。無聊的時候可以逛逛火車站旁邊的 Origo、舊城區的 Galerija Centrs、道加瓦河西岸的 Riga Plaza。

另外最重要的打折季!整個歐洲都差不多,十一月感恩節前後、一月底~二月初、還有六月左右會是打折季,想要血拚購物的話可以趁這些時間手滑。

學校宿舍有兩棟,分別叫 “Reznas” 和 “Prima”。兩棟建築面對面,相隔不遠,距離市中心大概 10-15 分鐘的車程。依照房型與樓層,房租大概每月 87–270 歐元不等。我自己是住在 Reznas,房租便宜,一年住下來也沒什麼特別大的問題。關於宿舍的細節可以參考這篇文章 拉脫維亞大學交換學生 宿舍、學伴、密集拉脫維亞語課程 的「宿舍」部分。

我的房間。

如果需要採購日常生活用品,可以去前面提到的 Maxima 超市、宿舍附近的百貨 Depo、JYSK,或是稍遠一點的 IKEA。

通訊、交通、銀行開戶

拉脫維亞有幾家電信公司可以選擇:LMTBiteTELE2。在 2018/19 這個年度,我使用的是 LMT 每週 2.5 EUR 的預付方案,包含國內網路吃到飽、簡訊吃到飽、10 分鐘通話與歐盟經濟區(EEA)每週 918 MB 的網路。我自己是覺得便宜實惠,出國也很方便。

延伸閱讀歐盟 (EU)、歐盟經濟區 (EEA)、歐洲自由貿易聯盟 (EFTA)、申根區 (Schengen Area)、歐元區 (Eurozone) 國家列表

里加的大眾運輸,包括電車和公車都可以使用 E-talons 卡。註冊後拿著學校發給的在學證明,到里加大眾運輸服務處去辦卡,就能享受學生優惠。另外如果早出晚歸的話搭計程車也很方便,我們常用的 App 是 Bolt(第一次註冊並刷卡搭車的話,使用我的優惠碼 D6E58 可以折 10 歐,雖然我用不到優惠了,哭)和 Yandex。

在歐洲生活和旅行,銀行卡是必不可少的。你可以選擇從台灣帶一張有外幣回饋的卡,或是在當地銀行開個帳戶。拉脫維亞大學和 Swedbank 有合作,所以我們都是在這裡開戶。

有關通訊、交通、銀行開戶的詳細資訊,可以參考下面這篇文章:拉脫維亞留學交換學生 里加生活必備的八張卡

在這裡的休閒娛樂沒有那麼多元,但也是應有盡有。 電影院、撞球館、保齡球館、夜店、卡拉 OK、漆彈都可以體驗看看,也有冰壺、冬天限定的戶外滑冰場、滑雪場、俄式桑拿、歌劇、舞台劇等台灣比較少見的娛樂。另外 Arena Riga 常有各式各樣的運動比賽和演唱會,門票通常也都不貴。

但其實我們最常做的事,還是到酒吧或是朋友的公寓喝酒吃飯聊天,就是 party 的意思啦。

另外里加有個學生團體叫做 ESN Riga,會統籌一些國際生的交流活動, 幾乎每週都有大大小小的活動,可以在 Welcome Week 的時候認識新朋友,ESN 也會創立當年度國際生的臉書社團,更多資訊可參考 ESN Riga

旅行

到歐洲交換,當然會想到其他歐洲國家走走,但我覺得都到了這麼遠的地方,如果不好好探索所在的這個國家,實在有點可惜。如果你在舊城看到下圖這面牆,別懷疑,這是拉脫維亞每個城鎮的代表徽章。

除了首都里加以外,位於東邊的第二大城 Daugavpils 大部分居民說俄語,與西邊拉脫維亞語截然不同;位於西邊靠波羅的海的第三大城 Liepāja 是古老的海港、現在還留有大量蘇聯軍事碉堡;距離里加不遠、歷史悠久、每年舉辦國際冰雕節的城市 Jelgava;位於里加灣、擁有 33 公里白沙灘的城市 Jūrmala;發行自己的貨幣、舉辦過 CowParade 而充滿乳牛雕塑的西邊最酷城市 Ventspils;以城堡、啤酒和國家公園聞名的北邊小鎮 Cēsis;還有拉脫維亞經典秋景和空中纜車所在的小鎮 Sigulda……;那麼有趣的地方,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,怎麼能不好好看看!更別說好多城鎮都有自釀酒廠!

當然當然,除了探索拉脫維亞,別放棄出走的機會。從里加港坐船可以到達北歐,坐巴士、火車可以到愛沙尼亞、立陶宛、波蘭、俄羅斯等,常搭的巴士是 Ecolines 和 Luxexpress。直飛里加的廉航航線不算很多,但妥善規劃轉機或轉乘路線的話,依然能以少少的錢暢玩各國(可以用 Google Flights 規劃航程、busradar 和 omio 規劃地面交通)。

前面提到的 ESN 組織也會舉辦 ESN trip 去其他城市或國家,比較熱門的國家是俄羅斯和芬蘭北部,但這就是旅行團的形式。如果想去一些交通不太方便的地方但又不想被行程綁住,可以用半自助的方式,直接在網路上搜尋一日遊或半日遊的行程,每個國家都會有旅行社舉辦這種一日旅遊團。

最後、最重要的就是學生優惠。這一年間拿各種歐洲學生證橫衝直撞,不知道省了多少錢。不管是門票、交通票、住宿、餐廳,都可以找到各種學生優惠,而歐洲的學生身分證明主要有大學學生證、ISIC 卡和 ESN 卡三種,有關三種學生卡的優惠介紹,請參考這篇文章:學生證、ISIC 卡、ESN 卡:歐洲交換留學必備的三種學生卡

出國交換一年要花多少錢?

很好奇這個問題吧!老實說,我一開始也苦惱許久,在沒有獎學金的情況下,不知道到底要準備多少錢才足夠生活和旅行,最後兩個月也是省吃儉用怕把錢花光,有點緊張(最後證明不用這麼緊張)。

在看總支出之前,先提一下我的總交換日數是 345 天,其中旅行日數是 132 天,總共造訪 60 個歐洲城市。我個人的生活習慣,平常是蠻省的,在拉脫維亞大部分都是自煮,會和朋友出去吃飯喝酒,不跑夜店,偶爾購物、但該買就買。旅行的時候,交通都選最便宜的,住宿也盡量壓低、如果是紅眼班機會睡機場、偶爾才吃餐廳,真的就是窮遊。

下面大概列出我的各項支出:

  • 旅行(門票、住宿、交通)€ 4660
  • 飲食(含平常以及旅行)€ 2290
  • 宿舍 € 1020
  • 交通 € 700
  • 生活、運動、醫藥、娛樂 € 430
  • 購物 € 600
  • 通訊(手機網路、明信片) € 560
  • 其他(手續費、卡費、有的沒的)€ 500

以上是我在當地的花費總共約 € 10760,再加上:

  • 來回機票 € 1300
  • 台大學費(2 學期) € 1740

這樣算下來,我這一年的花費共約 13800 歐元左右(當時匯率約 1:34)。以在歐洲交換一年並且常常旅行而言,個人是覺得非常划算。回頭想起來,能在里加交換真的很幸運,低廉的生活費、便捷的交通,不但可以「說走就走」,而且錢包也不會太痛(可以到 NUMBEO 查看各個城市的生活水準和平均生活費)。

最後

交換一年回來之後,獲得的和失去的都比想像中要多很多。
但即便如此,我還是想不到任何不去拉脫維亞交換的理由。

不管在哪裡,都會有美好的和困難的地方,
我想向所有好的壞的一切,說謝謝、再見。

謝謝你看到最後。祝福你,也祝福我自己。


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或內容,歡迎點擊拍手 “Like” 給我鼓勵!(免費註冊帳號即可拍手)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